IOCAS-IR  >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砂壳纤毛虫分类和几个海区的分布研究
丰美萍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肖天 ; 张武昌
2014-0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授予地点北京
学位专业海洋生态学
关键词砂壳纤毛虫 种名录 生态分布 长期变化
其他摘要    微型浮游动物是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砂壳纤毛虫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可作为海洋浮游生态研究的模式种,其生态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海洋砂壳纤毛虫为研究对象,汇总了以往所有砂壳纤毛虫资料,厘清并理顺分类系统,汇集图谱资料形成《砂壳纤毛虫图谱》一书。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多个海区 (北极王湾、吐噶喇海峡、西里伯斯海附近、哥斯达黎加近海、南海、胶州湾) 的砂壳纤毛虫群落的生态分布,并在胶州湾进行了砂壳纤毛虫群落长期变化 (2003–2012年) 的监测和研究。
    砂壳纤毛虫种名录和图谱
    砂壳纤毛虫是纤毛虫中种类最多的目 (Lynn, 2008),迄今为止已累计大量资料,但没有一份详细系统的名录,且分类系统存在分歧和混乱。本论文总结了自Kofoid & Campbell (1929) 以来的分类学资料,参照Lynn (2008) 的分类系统,整理完成世界砂壳纤毛虫种名录,并整理图谱资料,出版了《砂壳纤毛虫图谱》,此后建设了网站Planktonic Ciliate Project。厘清世界今生砂壳纤毛虫15科67属931种,世界海洋种共计15科67属900种,淡水种共计4科6属31种。我国水体共记录有13科36属163种,海洋种13科36属143种,淡水种2科3属20种。除9个种 (详见第二章) 外,其他淡水种在我国都有记录。在所有属中,拟铃虫属 (Tintinnopsis) 包含种类数最多,为141种。该名录中,除了已有中文名的159种外,其余的种我们给出了中文译名,并将对有分歧的中文译名进行了统一。
    我们在长江口海域发现砂壳纤毛虫一新种,定名为河口拟铃虫 (Tintinnopsis estuariensis)。该种壳体为不透明黏着壳,通体覆盖矿物质颗粒,两端开口,壳体上半部分呈圆筒状,下半部分侧扁,壳体长度120–180 μm,口径50–75 μm,属于拟铃虫属。该种区别于同属其他相似种类的特点是壳体下半部分侧扁、下部开口为垂直开口,口径较大。该种于2005年的5月、9月和11月出现,2月未见出现,9月丰度最高。该种出现时,水体表层温度范围为14–27 °C,表层盐度范围为3.9–29.8。该种的纤毛图式、细胞及基因特征尚需进一步研究。
    砂壳纤毛虫生态调查
    北极王湾
    北极黄河站附近的王湾 (Kongsfjorden) 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监测点。我们首次报道了王湾砂壳纤毛虫群落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并且细化到种。王湾共发现6属8种砂壳纤毛虫:挪威棘口虫、水晶薄铃虫、贫齿拟网纹虫、巨拟网纹虫、钝笛杯虫、Stenosemella spp.、细小拟铃虫和Tintinnopsis spp.。砂壳纤毛虫总丰度变化范围为0–2435 ind L-1,总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6.33 μg C L-1。有4种砂壳纤毛虫是优势种,占总丰度的93.1%。不同的优势种垂直分布类型不同:细小拟铃虫出现在采样全深度 (0–200 m),丰度高值出现在表层;Tintinnopsis spp. 只在30 m以浅的水层出现;挪威棘口虫出现在采样全深度但丰度整体均低;Stenosemella spp. 从不在表层出现。砂壳纤毛虫垂直分布可能受到冰川融水入湾的影响。对连续站的砂壳纤毛虫群落变化研究,并未发现其与潮时有明确的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王湾内砂壳纤毛虫属于同一群落,且在连续采样期间群落结构没有明显改变。砂壳纤毛虫可以作为王湾海洋浮游生态监测的指示种。
    环太平洋3个海区
    对环太平洋3个海区的砂壳纤毛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分别为西太平洋的吐噶喇海峡 (Tokara Strait)、热带太平洋西部的西里伯斯海 (Celebes Sea) 附近以及热带太平洋东部的哥斯达黎加 (Costa Rica) 近海。发现的砂壳纤毛虫种类数为:吐噶喇海峡样品中10科24属36种,西里伯斯海附近样品中10科25属39种,哥斯达黎加近海样品中12科27属40种。3个海区发现砂壳纤毛虫多为透明壳,种类结构较为一致。砂壳纤毛虫总丰度与水深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垂直分布上,哥斯达黎加近海的砂壳纤毛虫群落分布较浅,西里伯斯海附近的砂壳纤毛虫最深。
    南海
    2007年10月在南海北部调查了大型砂壳纤毛虫 (>76 .m) 的生态分布。发现砂壳纤毛虫7属22种,其中拟铃虫属最多,共10种。斯氏拟铃虫和根状拟铃虫为优势种。砂壳纤毛虫总丰度为0–41768 ind m-3,生物量为0–609.92 .g C m-3。76.83%站位的砂壳纤毛虫丰度低于1000 ind m-3。砂壳纤毛虫生物量与丰度分布的总体趋势为近岸高且站位间差异大,远洋低且站位间差异小。砂壳纤毛虫集中于雷州半岛以东的近岸浅水区,此区水文状况为高温低盐、高Chl a浓度;不同种的分布规律不同,多呈斑块状分布。砂壳纤毛虫的丰度、生物量以及种丰富度与Chl a浓度均为正相关关系。
    2007年8–9月调查南海西部海域砂壳纤毛虫的生态分布,共发现7属12种。砂壳纤毛虫总水体丰度为0–11622 ind m-2。优势种有5种:尖形钟形虫、宽口钟形虫、费瓦拟平顶虫、南方类铃虫、圆锥条纹虫。圆锥条纹虫聚集强度最高,属于适盐适温范围较窄的浮游动物;尖形钟形虫与宽口钟形虫的聚集性最弱,分布较为均匀。南海西部砂壳纤毛虫群落受南海流系、水团和季风的影响,整体稳定性均较低。砂壳纤毛虫总丰度、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没有明显相关性。圆锥条纹虫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系数高。与南海北部相比,南海西部砂壳纤毛虫类群与南海北部为同一区系,但是种类组成中远洋种占主要部分,丰度大大低于南海北部。圆锥条纹虫的丰度高,且聚集强度高,与温盐因子的相关性较好。
    砂壳纤毛虫群落长期调查
    胶州湾是我国近海长期观测点,积累了大量长时间序列数据,对近海生态系统的长期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对胶州湾砂壳纤毛虫群落进行了长时间监测和研究,调查时间为2003年5月至2012年12月。共发现砂壳纤毛虫10属27种,拟铃虫属种类最多,共15种。砂壳纤毛虫丰度范围为0–3970 ind L-1。每年砂壳纤毛虫丰度在6月最高,7–8月继续保持高值,9月开始下降,1月最低。8月份砂壳纤毛虫种类数最高。聚类分析表明,砂壳纤毛虫在年周期内可以分为3个群落:春夏群落 (2–6月)、夏秋群落 (7–10月) 以及冬季群落 (11–1月)。冬季群落的聚集程度最紧密,说明冬季群落最为稳定。砂壳纤毛虫群落在7月与11月出现剧烈的结构变动。
    砂壳纤毛虫丰度的年内变化要远远大于年际变化。就年际变化而言,砂壳纤毛虫丰度从2004年至2007年呈升高趋势,往后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主要是6–8月的丰度变化引起。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对砂壳纤毛虫丰度有明显影响,而物种数则受盐度负相关影响和温度的正相关影响。温度与盐度协同作用于砂壳纤毛虫群落的变化。百乐拟铃虫与白领细壳虫是胶州湾砂壳纤毛虫群落变动的关键种。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061
专题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丰美萍. 砂壳纤毛虫分类和几个海区的分布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砂壳纤毛虫分类和几个海区的分布研究-丰美(9405KB) 限制开放CC BY-NC-SA浏览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丰美萍]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丰美萍]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丰美萍]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砂壳纤毛虫分类和几个海区的分布研究-丰美萍.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