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AS-IR  > 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雨生红球藻诱变育种及突变株的筛选
孙延红
学位类型博士
2006-06-1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授予地点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雨生红球藻 虾青素 甲基磺酸乙酯 紫外线 叠氮钠
摘要虾青素是良好的着色剂,具有超强的抗氧化、捕获自由基、抗癌变,抗紫外线辐射、增强免疫等功能,在医疗、水产、食品和化妆品等生产领域有着广泛的市场。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是一种单细胞的绿藻,在逆境条件下可积累高达4%干重的虾青素,是目前已知的天然虾青素含量最高的生物资源,规模化培养雨生红球藻是获取天然虾青素的最佳途径。 目前实验室研究和规模化培养使用的藻株多为出发株,存在一些缺陷:养殖过程中易被其它微藻、变形虫、原生动物、细菌等污染;只适合低温培养,28℃以上生长受抑制;生长相对较慢,培养周期长;尽管雨生红球藻是已知的天然虾青素含量最高的生物资源,但其含量仍然需要提高以适合规模化生产。因此筛选出温度适应范围广、生长速率快、虾青素含量高的雨生红球藻株一直是努力的方向。 本研究选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和叠氮钠(NaN3)以及物理诱变剂紫外线(UV)分别处理雨生红球藻,测定各种诱变剂的致死率,及对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合适的诱变剂量和诱变时间,通过初筛、复筛、再次诱变等分离、筛选出生长速度快、虾青素含量高的单一藻株并进一步利用高压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鉴定。 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0.2%-1.0%EMS处理4h,雨生红球藻H2的死亡率7%-35%;紫外线照射2min-10min,雨生红球藻H0的死亡率10%-98%;叠氮钠30mg/L-270 mg/L处理24h,雨生红球藻H0的死亡率为20%-100%。各种诱变剂诱变结束后立即观察发现死亡细胞的形态相似但存活细胞相态有所不同,死亡细胞呈浅绿色,轮廓模糊,形状不规则,质壁间隙消失,胞内有白色空泡;EMS处理后存活细胞,呈圆球状,部分失去鞭毛和前端突起,游动缓慢,处理后第二天,细胞即恢复游动和分裂,分裂方式与正常细胞相似。紫外线和叠氮钠处理后存活细胞壁加厚,呈深绿色,圆球状,部分失去鞭毛和突起,严重抑制细胞的游动和分裂,出现不动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分裂细胞,游动的和不动的存活细胞主要是采用不对称无性繁殖,这与正常细胞的不对称无性繁殖有所不同,正常细胞中不对称无性繁殖的母细胞多为不动细胞。紫外线和叠氮钠处理后部分细胞还产生大量的小孢子(配子?),直径较小1-4m,在母细胞内不停摆动,四、五天后逐渐脱离母细胞。这和以前描述的有性繁殖很相似,但由于没观察到后期孢子配对过程和缺乏小孢子的DNA含量和倍性的有关数据,不能确定观察到的小孢子现象为雨生红球藻的有性繁殖。 各种诱变剂处理后,各组存活藻株的生长和虾青素积累情况同对照组相比发生了变化:EMS实验中0.4%EMS组生长速率提高24%,其它组的细胞生长速率有所降低。各组单细胞虾青素含量和积累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4%和0.8%处理组单细胞内虾青素含量分别提高了76%和90%,积累速率分别提高了69%和115%;紫外线实验中4min、6min和10min组生长速率分别提高20%、17%和35%,各组藻细胞虾青素积累速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2min组和10min组虾青素积累速率提高幅度最大分别为32%和31%,单细胞内虾青素含量除10min处理组提高48%,其它各组均有不同幅度的降低;叠氮钠实验中60mg/L、120mg/L和180mg/L组细胞生长速率分别提高了13%、20%和9%,各组藻细胞内虾青素含量和虾青素积累速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其中60 mg/L和180 mg/L组单细胞内虾青素含量提高幅度最大,分别提高75%和140%。180mg/L和240mg/L组虾青素积累速率提高幅度最大,分别为280%和250%。 诱变后通过固体平板分离,得到一系列单一藻株,其中0.4%浓度EMS处理雨生红球藻H2 4h后分离到H2-419在生物量上比H2高出20%,但虾青素含量提高幅度不大。用UV对突变株H2-419再次诱变得到较稳定的藻株H2-419-4,培养五个月后与H2相比生物总量提高68%,单细胞内虾青素含量提高28%,经高压液相色谱分析证明H2-419-4类胡萝卜素提取物中主要成分仍然为虾青素,和出发株H2相比色素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各成分比例有所不同。 还分析研究了其它单一藻株,但或是稳定性较差,或虾青素含量高而生长慢。如雨生红球藻H2经0.02%EMS诱变十天,分离得到的E-L-22和出发株相比虾青素产量提高40%,但生物总量上降低了27%;5min紫外线照射雨生红球藻H0后,分离得到的UV-5-16和UV-5-14在生物总量分别提高7%和36%。叠氮钠200mg/L处理24h分离得到的藻株N-2-42生物总量提高43%,但藻株N-2-43生物总量比出发株降低8%。
页数53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767
专题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延红. 雨生红球藻诱变育种及突变株的筛选[D]. 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10001_20032800680188(3252KB) 限制开放--浏览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孙延红]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孙延红]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孙延红]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10001_200328006801887孙延红_null.doc
格式: Microsoft Word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